豆瓣财经网>財經觀點>北溪初步調查結果公布,符合外界推測,俄拒絕接受,要求獨立調查

北溪初步調查結果公布,符合外界推測,俄拒絕接受,要求獨立調查

上個月,“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引起國際社會震動,事后,瑞典等國家決定封鎖海域,并就事故原因進行詳細調查。

據媒體報道,瑞典檢察院日前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其認為人為導致爆炸的可能性很大,但除此之外,沒有透露其他任何信息,更沒有說明幕后黑手是誰。坦白講,上述結論與外界此前的認知基本吻合,“北溪”管線爆炸不是什么意外事件,而是有國家蓄意破壞。

雖然調查進一步證實了人們的猜測,但這本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等于調查了個寂寞。事實上,按照誰獲利最大,誰就是肇事者的推斷,美國嫌疑無疑最大,可是卻鮮有國家敢把話挑明。

作為“北溪”項目至關重要的參與方,俄羅斯對事態的發展非常重視,其多次要求參與聯合調查,卻遭到歐洲方面的無情拒絕,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陰謀。

所以,當瑞典公布調查結果后,俄羅斯第一個不買賬,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質問,瑞典既然認為爆炸是破壞性行為,卻不敢說出破壞者的名字,到底在害怕什么?

她同時表示,西方將俄羅斯拒之門外,很可能是在故意掩蓋某些事實,或者害怕俄羅斯發現什么證據。坦白講,俄羅斯要求參與調查很正常,因為“北溪”項目的運營方便是俄羅斯,在調查過程中將后者排擠出去,完全不合理。

目前,俄駐丹麥使館表示,由于未獲邀請,莫斯科準備自行展開獨立調查。俄羅斯目的很簡單,他們想知道到底誰是真兇,不能讓這事不明不白地結束,事實上,這也是各國民眾的心聲。

只可惜,從歐洲各國的表現來看,他們估計是打算裝聾作啞了,在他們眼里,有些事情模糊化處理,能給大家都留點面子,如果真查出是美國干的,豈不是很尷尬?

但“北溪”被炸畢竟不是小事,其影響不可能馬上消失,這起事件必將改變歐洲的能源供需結構,以及當地民眾的認知。首先,歐洲不得不放棄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早在冷戰時期,歐洲和蘇聯就花費巨資,鋪設了大量油氣管道。

上述基礎設施,有力地保障了歐洲的能源安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與歐洲之間的能源合作關系,但美國卻想打破這種合作,讓歐洲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并向自己靠攏。

美國原計劃繞開俄羅斯,從格魯吉亞修建一條南線管道,但08年的俄格戰爭讓華盛頓的設想化為泡影。俄烏沖突爆發后,過境烏克蘭的油氣管道,運輸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幾乎處于停擺狀態。

現在“北溪”1號2號管線又出事,等于切斷了歐洲國家的后路,迫使他們只能放棄俄羅斯,選擇其他合作伙伴。其次,歐洲民眾早晚會意識到,富裕安定的生活并不是理所當然的。

受工業革命影響,近代以來,歐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很多人印象中,歐洲民眾都享受著優越的生活,與動蕩局勢無關。北非,中東等地的難民,在逃往國外尋找庇護時,優先前往的目的地便是歐洲。

但這一局面,今后可能會發生改變。失去了穩定的能源供應,歐洲經濟將受到致命打擊,從美國高價進口能源,無異于飲鴆止渴,只會進一步讓自己陷入困境。

當大量企業因能源危機出走時,當地民生將更加凋敝。最后,美歐之間的嫌隙,可能會繼續擴大。美國和歐洲在文化,經濟,軍事等層面,長期保持特殊聯系,所以歐洲國家很少公開質疑和批評華盛頓。

但近幾年,“疑美論”卻在歐洲輿論中甚囂塵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漸對美國失去信任。比如,“北溪”事件就加劇了歐洲對美國的質疑,眼下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沒有公布,歐洲各國政府也未將矛頭指向美國。

可當地民眾心里跟明鏡似的,此前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人認為,美國與事件脫不了干系。2022年對歐洲來說,確實是非常難熬的一年,短短幾個月,他們就遭受了多重沖擊,要不是底子厚,還真扛不住。

但越是這種時候,歐洲越應該思考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事實證明,抱美國的大腿前途一片黯淡,若不及時棄暗投明,今后恐怕會被坑得更慘。

本文轉自:田柳Talk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