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财经网>香港股市>鈉離子電池概念爆發,又是“小作文”作怪?吵翻了,券商高喊“迎產業化元年”,專家卻潑冷水

鈉離子電池概念爆發,又是“小作文”作怪?吵翻了,券商高喊“迎產業化元年”,專家卻潑冷水

來源:金融界

周四,A股市場表現相對低迷,但鈉離子電池卻逆勢逞強,板塊內同興環保、豐山集團、傳藝科技、多氟多紛紛漲停,華盛鋰電一度“20CM”漲停,維科技術也觸及漲停,鵬輝能源沖高回落漲超12%。

板塊爆發的背后,與市場中流傳的多篇“小作文”(注:即各種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有關,部分相關傳聞見下圖:

大家也紛紛針對這一情況展開了吐槽。

鈉離子電池受關注的深一層邏輯在于,鋰價高企以及市場對鋰價后市的看漲,導致鋰電池成本大幅提升,平替“鈉離子電池”從而成為不少企業布局的另一重要方向。

歷經數年的發展,如今“量產”成為鈉離子電池領域的關鍵詞。

早在去年7月寧德時代就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近日該公司表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順利,供應鏈布局上需要一些時間,明年將會正式量產

據不完全統計,宣布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的公司還有孚能科技、維科技術、多氟多等。中科海鈉、鵬輝能源、拓邦股份、容百科技、振華新材、同興環保、華陽股份等上市公司也有相關業務在開展中。

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哥”比亞迪發布了鈉離子電池相關的最新信息,不同的是比亞迪在“辟謠”。近期,市場上傳出“比亞迪全固態鋰電池在重慶生產,即將裝車試驗”和“比亞迪鈉電池進入電池工況測試階段”等消息。對此,比亞迪官方表示,“近期對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傳言,經向公司確認后,均為不實信息”。

那么,鈉離子電池產業目前真正的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前景又是怎樣呢?

金融界網站發現,今年下半年以來,東吳證券、東方財富證券、東亞前海證券等機構紛紛發布研報指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元年在即。其中東吳證券表示,預計年底鈉電池技術和材料體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為鈉電產業化元年,實現小批量出貨,2024年實現大批量量產,規模有望達到30GWh,預計未來首先取代鉛酸電池,并逐漸切入A00級電動車和儲能領域,預計2025年鈉電池全球需求超100GWh,未來有望成為鋰電池的一個有效補充。

光大證券也在近期發布研報《產業化指日可待,鈉電未來可期》表示,鈉元素在全球分布的豐度和均度較高,對我國打破鋰元素價格壟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隨著技術的突破和鈉離子產業鏈的完善,降本后的鈉離子電池會對傳統鉛酸電池和鋰離子電池起到替代、補充作用。在政策支持以及未來能源轉型發展趨勢下,鈉電的增量空間巨大,未來可期。

不過,券商也指出,盡管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低溫性能及安全性能好、充電倍率高等優勢,但在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因此更加適用于對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對成本變化非常敏感的行業,如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

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為鈉離子電池“潑了冷水”。

今年7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在公開場合演講中表示,從下游需求端來看,理論上,鈉離子電池可廣泛應用在電動兩輪車、低速電動車、儲能等領域,數據預測鈉離子理論市場空間到2026年將達到369.5GWh,但是從目前的應用現狀來看,僅有個別儲能領域的示范項目,兩輪車領域雖已有訂單,估計完全裝機出貨至少在2023年初,產品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市場驗證和消費者體驗反饋,因此大規模應用還沒有穩定的剛性需求,即便是寧德時代已經明確將在2023年開始推出鈉離子電池,預計鈉離子電池實現產業化發展也將在2025年之后。

11月15日,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談及鈉離子電池時指出,鈉電池相較于鋰電池尚不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比磷酸鐵鋰(鋰電池)貴0.1元-0.2元/Wh(瓦時),且能量密度越高,成本增加越多,而低成本鈉離子電池,其性能(又)過低”。

與張小飛的觀點相左的是,據媒體報道指出,國泰君安證券在今年3月發布的相關研報,鈉離子的電池成本比當前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要低30%。

據網絡大V爆料,吳輝引用了這一觀點點評稱,“張口就來,不用調研么?哪家企業把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做到了比磷酸鐵電池成本低30%了?”

爆料還指出,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顧國洪也點評調侃稱“全球量產鈉電池最早、價格最優者是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比磷酸鐵便宜30%,向分析師訂購幾億支用用”

如此看來,不管是從規避跟風“小作文”炒作,還是券商、行業對鈉離子電池的分歧來看,對于相關概念股的炒作,也應該多一分謹慎才是。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