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财经网>外匯資訊>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金融、科技行業大裁員預示著什么?

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金融、科技行業大裁員預示著什么?

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茅

美國金融、科技行業雙雙大裁員

先說說金融業的情況。高盛近日裁員3200人,這些金融業的精英們一夜之間就失去了工作,約占49000名員工的6.5%,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可能來自其核心交易和銀行部門。

高盛何許人也?全球金融業的頭部企業,在波瀾壯闊的金融市場中始終處在優勢地位,可以說對美國、全球經濟前景有極高的敏銳與洞察力。2023新年伊始,高盛就進行大裁員,據說裁員規模甚至超過了2008年次貸危機裁員的數量,這意味著什么?

當然高盛并不孤獨,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梅隆銀行等都是它的盟友。其中瑞士信貸去年已裁員9000人,要知道這可是該銀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摩根斯坦利裁員1600人。梅隆銀行計劃于今年上半年裁員1500人。

這一輪金融裁員風暴,可以說是席卷了全球所有的知名金融企業,這預示著什么?當然我國是個例外,我國的經濟周期與歐美發達經濟體不同。

再看看科技行業的現狀。美國的科技巨頭都榜上有名,谷歌裁員1.2萬人, 特斯拉裁員6000人,推特裁員3700人,臉書(現改名Meta)裁員1.1萬人,云計算巨頭Salesforce裁員7000人、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裁員2000人。

科技股,向來是美股中的中流砥柱,如今大幅裁員,不知會對美國2023年股市表現造成何種影響?

美國經濟前景如何?

大家都知道,由于美國2022年通貨膨脹居高不下,6月時更是高達9.1%,美聯儲不得已,2022年3月開始加息。節奏快、幅度大,共加息7次,共計4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4.25%—4.5%區間。

在美聯儲持續不斷的努力之下,進入2022年第四季度,美國的物價增幅總算有所下滑。10月CPI增幅下滑至7.7%,11月和12月分別為7.1%和6.5%。

可是在美聯儲如此強度的暴力加息之下,會給美國經濟金融,乃至全球經濟金融帶來什么副作用呢?

首先,美聯儲加息可能給美國主權債務帶來風險,也可能拖累其他國家陷入債務困境。美國目前政府債務存量超過31萬億美元,利率上升,將導致政府再融資成本增加。

有一則消息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我國在2022年9月、10月、11月,連續3個月減持了美國國債,目前持有規模為8700億美元。2022年5月的時候,持有規模為9808億美元,為2010年5月以來首次減倉到不足1萬億美元。

其次,美聯儲加息將推高美元指數,以及美元兌其他單一貨幣匯率,給其他貨幣帶來貶值壓力。比如人民幣在2022年的很多時候,對美元都面臨著下行壓力。

現如今,情況有所變化,由于我國經濟前景向好、美國通脹增速下滑促使加息預期減弱、市場情緒回暖,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于2022年11月開始走高。

第三,美聯儲加息會帶來資本流入,影響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立場。雖然各國央行都希望在制定本國或地區貨幣政策時,能夠“以我為準”,但能否做到,還是要看實力。

第四,美聯儲加息,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負擔。一方面,加息導致美國需求放緩,影響全球產出。另一方面,美聯儲加息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收緊,從而抑制消費、投資,進一步影響就業收入。而現在,認為美國經濟也難逃衰退的市場人士也越來越多。

第五,美聯儲持續加息給美國房地產市場帶來風險。2022年初以來,受美聯儲不斷提高基準利率影響,美國房地產市場前景堪憂。

需要指出的是,美聯儲2022年之所以有底氣大幅加息,是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穩定,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但是,我們之前也有文章指出,美國的就業市場恐怕沒有看上去的那般美好。

原因可能在于,美國勞工部統計的是雇主薪水清單上的總人數,但一個人的名字可以出現在多家雇主名單上,即總人數中存在大量重復的計算,這導致在部分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實際上是在下降,而從總數看卻是在增加。換言之,就是部分月份,美國全職人數在減少,兼職人數在增加。

2023,美國的就業情況、經濟前景,將是市場密切關注的問題。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清華金融評論 發表,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