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财经网>外匯資訊>撥開硅谷銀行事件迷霧:原因、影響與教訓

撥開硅谷銀行事件迷霧:原因、影響與教訓

本文聚焦硅谷銀行事件。

一、市場評價較高的硅谷金融集團轟然倒塌

(一)2023年3月8日(美國時間)早些時候,硅谷金融集團(下稱SVB,上市代碼為SIVB.O)宣布一項針對當前利率環境重新調整其資產負債表的戰略行動。具體內容包括:

1、出售210億美元左右的可供出售證券投資類資產(AFS Sale Size)以配置久期更短的債券(已出售證券的平均久期為3.60年、收益率為1.79%),該項操作短期內將會造成SVB產生18億美元(稅后)的損失。

2、通過不同形式募集22.50億美元股權資金(含12.50億美元公開發行的普通股、5億美元定向發行的普通股以及5億美元可轉換優先股)。

3、將定期借款規模(Term Borrowings)由150億美元增加至300億美元,增加流動性。

(二)上述大規模出售資產和再融資舉措被市場解讀為SVB的流動性出了問題,引發恐慌,并導致SVB被擠兌,存款開始大幅流失。隨后美股開市后SVB股價大幅下挫60%以上,并于3月10日開市時繼續大幅下挫50%以上,同期美國其它銀行股價也紛紛下挫。

(三)緊接著,美國監管機構到硅谷銀行評估其財務狀況,很快加州監管機構(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便以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為理由將其關閉,并指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簡稱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作為硅谷銀行的接管人,并作出如下幾點表示:

1、FDIC表示并將SVB的所有投保存款轉移至DINB(由FDIC創建,the Deposit Insurance National Bank of Santa Clara),且硅谷銀行的總部與所有分支機構將于2023年3月13日(周一)重新開放,對所有投保存款進行償付,且SVB的官方支票將繼續兌現。

2、目前尚未確定SVB未投保存款數額,下周將會對未投保存款進行利息的先行償付,后續則可能通過出售SVB的資產進行償付(不完全保證)。

3、截至2022年底,SVB總資產約為2090億美元、總存款約為1754億美元,在加州和馬薩諸塞州共有17家分行。

4、SVB是今年第一家破產的被保險機構,上一家為2020年10月23日被關閉的堪薩斯州阿爾梅納的阿爾梅納州立銀行。

(四)這一結果不禁讓人唏噓,意味著今年3月7日連續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并入選福布斯首屆金融全明星名單的硅谷銀行在不到48小時的時間里(從公布一系列應對措施到被關閉接管)便轟然倒塌,也說明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問題的確很嚴重。

二、硅谷銀行事件原因剖析

(一)美聯儲加息與投貸聯動業務模式均只是導火索

1、目前市場上普遍將硅谷銀行事件的原因歸于美聯儲加息,但這個歸因解釋存在邏輯上的瑕疵,這主要是因為硅谷銀行風險暴露的時間節點與其市場地位并不匹配,一直備受市場追捧,且其經營指標并非是美國銀行業中最差的,甚至部分指標還處于同業優秀水平。因此,我們認為美聯儲加息只是硅谷銀行倒閉破產的導火索,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可能更為關鍵

(二)2020-2021年激進經營埋下隱患:規模與證券投資分別增長1.98倍和3.40倍

1、疫情以前,硅谷銀行的發展整體上較為平淡,一直貫徹著“小而精”的經營理念。不過自2020年開始,受美聯儲大幅放水影響,硅谷銀行加大了對證券類資產的配置,其證券投資從2019年的291億美元連續增至2020年的493億美元和2021年的1280億美元,并推動其總資產從2019年的710億美元連續增至2020年的1155億元和2021年的2113億美元。使得2020-2021年期間硅谷銀行的證券投資與總資產分別增長3.40倍和1.98倍。

2、與資產端的快速擴張相比,2020-2021年期間硅谷銀行無息存款與計息存款分別增長2.08倍和2.03倍,而同期硅谷銀行的貸款凈額僅增長1倍左右。也即,這一時期硅谷銀行利用2020-2021年期間的低利率寬松環境大幅吸納低成本存款來支撐其規模擴張。

3、也即,在2020-2021年美聯儲大放水、資金成本較低的環境下,硅谷銀行加大了證券類資產的配置,使得其2021年的總資產、證券投資、無息存款和計息存款分別達到2019年的2.98倍、4.40倍、3.08倍和3.02倍,證券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由2019年的40.94%快速升至2021年的60.56%、貸款占比則相應由46.28%降至31.16%。要知道這個增速是在兩年內完成的,擱在內地也是無法想象的,硅谷銀行在2020-2021年間的激進程度可見斑。

(三)2022年沒有及時退出,導致前兩年的規模擴張風險隱患爆發

寬松政策環境下通過低成本資金配置證券資產以博取價差收益本無可厚非,但成倍數的配置體量以及在2022年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環境下沒有及時進行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讓硅谷銀行顯得異常被動。這主要是因為,經歷美聯儲在2022年全年的大幅加息后,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兩端需要在2023年重新進行定價,但是資產端的重定價明顯慢于負債端。要知道,硅谷銀行在2020-2021年配置的證券類資產收益率不到2%,在負債端成本不斷抬升的背景下,硅谷銀行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我們看到,和2021年相比,2022年底硅谷銀行的證券投資雖下降了79.05億美元,但仍保持在1200億美元的高位,而其無息存款相應下降了451億美元、計息存款規模則相應上升了290億美元,無息存款占總資產的比重由71%以上降至2022年底的38.13%、而有息存款占總資產的比重則由15%左右快速升至43.61%。

上述數據的變化意味著2022年硅谷銀行的負債端成本上升非常快,且存款端(特別是低成本存款)對資產端的支撐力度在明顯下滑。

(四)硅谷銀行的存款主要來源于風投機構和科創企業,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較大

1、硅谷銀行的主要業務模式為投貸聯動業務,其業務對象主要包括風投機構和科創企業兩大類,使得硅谷銀行的負債端主要依賴存款,且存款主要來源于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包括其高管和實控人等),而通常這類存款為無息或低成本存款,為硅谷銀行規模擴張奠定了基礎,也有效保護了硅谷銀行的利差空間。

2、這種模式本無可厚非,通常情況下只要硅谷銀行合作的科創類企業能夠順利實現上市,硅谷銀行便可以通過認股權證等方式獲得相應風險溢價,而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也會皆大歡喜。不過2022年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破壞了硅谷銀行的上述業務模式,其不僅導致以科技股為代表的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也使得硅谷銀行及其合作的風投機構無法通過科創類企業上市來實現退出,并導致科創企業與風投機構出現流動性危機。

3、這種情況下,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不得不通過將存放在硅谷銀行的大量存款撤出或對自身存款進行重定價來緩解自身資金壓力。所以我們看到,硅谷銀行的無息存款在2022年出現了大幅下滑,而這種態勢預計自2023年以來可能仍在延續且幅度更大。

顯然,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的困境進一步傳導至硅谷銀行,也即投貸聯動業務模式使得硅谷銀行、風投機構、科創企業三者在利益上被深度綁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際上與存款相對應,硅谷銀行的貸款有超過50%面向風投機構創始人和高管人員。

三、硅谷銀行與中國:投貸聯動業務與浦發硅谷銀行

硅谷銀行與中國的關聯上主要體現在浦發硅谷銀行與投貸聯動上。

(一)硅谷銀行的投貸聯動業務情況簡述

1、硅谷銀行金融集團是一家持續專注服務于高科技領域的金融機構,不過其在最初運作的十年時間里默默無聞,1991年開始調整業務范圍、專注于為科創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及其創始人和高管提供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和投資銀行等全鏈條全周期金融服務,才逐步走出特色,其中以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最受關注。事實上,浦發硅谷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以及漢口銀行科技金融正是充分借鑒了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實踐經驗。

其中,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成立于1983年、198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SIVB.O)是硅谷銀行金融集團(Silicon Valley Bank Financial Group,簡稱SVBFG,1999年3月在硅谷銀行的基礎上成立)的加州銀行分部及商業銀行運營主體,總部位于硅谷的中心加利福尼亞州。

其股東包括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持股10.57%)和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BlackRock、持股8.21%)。

2、SVBFG雖然已成立30多年,但實際上也只是在近年才真正發展起來,如其2007年的總資產規模尚不足70億美元。硅谷銀行金融集團(SVBFG)目前有四大板塊構成(均為獨立性機構),分別為硅谷銀行(SVB)、硅谷私人銀行(SVB Private Bank)、硅谷銀行資本(SVB Capital)和硅谷銀行投行(專注于生命醫療領域,SVB Leerink)。

其中,SVB Capital為硅谷銀行金融集團旗下專注于投資業務的子機構(含FOF、資金來源為自籌,目前管理基金規模達到55億美元,團隊成員超過30人)和硅谷銀行投行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均具有股權投資功能,既可以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進行投資,亦可直接投資于企業。因此其開展投貸聯動業務主要有三種模式:

(1)科創類企業在風投機構介入后的空窗期內往往會面臨相應運營資金需求,為此硅谷銀行向已有風投機構進入的科創類企業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但其貸款利率一般會高于同業水平,而對于其中風險較高的客戶則需要通過“手續費+認股權證”獲得風險補償收益。這里認股權的行權條件通常為對應企業上市或被第三方收購等,若不行權則可以通過轉讓認股權證來實現投資收益。從硅谷銀行金融集團歷年財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其認股權證形成的收益(隸屬衍生證券投資收益)分別占其營業收入和利息凈收入的7 %和10%左右。

(2)對于資質相對較好的客戶,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投資子公司(SVB Capital)會直接進行跟投,但硅谷銀行金融集團與硅谷銀行資本之間相互獨立、風險與收益自擔。

(3)硅谷銀行介入科創類企業的另外一種路徑為間接投資模式,即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投資子公司(SVB Capital)將資金投到風投機構,成為其有限合伙人(LP),由風投機構再進行投資。根據公開信息,目前硅谷銀行金融集團已經是200多家風投機構的LP,并與美國多數風投機構建立了廣泛業務合作關系。

3、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服務對象主要為科創、生命科學以及醫療健康、能源及資源、高端灑業等領域內的企業,并針對這些服務對象的創始人和高管以及相對應的風投機構和其創始人、高管提供全鏈條全周期式的金融服務。

4、硅谷銀行金融集團很大一部分項目來源于與風投機構之間的合作,其通常會將網點設立在風投機構附近,以便及時獲取信息并為其提供針對性服務。根據硅谷銀行金融集團官網披露的數據,目前美國所有的創業企業中有75%被創業投資基金投資過,而這些被創業投資基金投資過的企業中有超過50%為其客戶,其中風險資本投資過的科創和生命科技公司中有69%在2019年實現了IPO(2018年這一數據為67%)。

(二)浦發硅谷銀行

1、浦發硅谷銀行成立于2012年7月,由浦發銀行和美國硅谷銀行各出資50%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資銀行,目前注冊資本為15億元,先后擁有北京分行、深圳分行兩家分行,作業范圍覆蓋立足上海、北京和深圳,輻射長三角經濟區、京津冀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

2、浦發硅谷銀行專注于服務科創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力爭成為創業者的最優選擇銀行,其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大數據、半導體、新材料、汽車、互聯網、廣告技術、金融科技、清潔技術和電商等。近年來浦發硅谷銀行亦在不斷吸納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經驗,將業務拓寬至醫療健康等領域,目前已經與許多醫療設備商和藥廠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健康領域研究團隊。

3、浦發硅谷銀行借鑒了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經驗,其投貸聯動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

(1)利用浦銀國際、浦銀安盛資管等平臺直接進行投資或持有認股權證。

第一,浦發硅谷銀行對企業發放貸款+浦發銀行旗下子公司認購認股期權。該模式下,認股期權可通過直接行權、企業回購以及第三方轉讓等方式退出(以財務顧問費的形式體現為浦發硅谷銀行的收入)。

第二,浦發硅谷銀行對企業發放貸款+浦發銀行旗下子公司直接跟投。該模式下,信貸主體往往比較優質,內外認可度較高。

(2)與外部VC/P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于其已進入或即將進入投資的企業給予貸款等金融服務支持,相關的業務合作模式包括股權代持、直投、間接投資(浦發銀行子公司擔任股權投資基金或政府產業基金的LP)等。據悉實踐中,浦發硅谷銀行與東方富投資管理的合作較多(其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代持認股期權、為企業擔保等)。其中合作機構與浦銀子公司的資金通過自行募集完成。

4、目前浦發硅谷銀行已經與很多優秀的投資機構建立并保持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些風投機構在投資了科創類企業時會向推薦給浦發硅谷銀行。

此外,浦發硅谷銀行還會通過客戶、律師、審計師等接觸到目標企業以及在與孵化器、創客空間、高校和政府的合作過程中獲取部分客戶。同時,對自己服務的科創類客戶,浦發硅谷銀行還建立了專門的行業研究團隊,不僅為后續自身業務拓展提供支持,還會為企業提供戰略咨詢、資源對接等服務。

本次硅谷銀行破產倒閉后,浦發硅谷銀行也隨即發布公告,澄清自己僅是中國的一家銀行。

(三)其它

除合資成立浦發硅谷銀行外,硅谷銀行在中國還有其它動作。

2005年與2010年,硅谷銀行資本分別在上海和北京開設了盛維創業投資管理(上海)和硅谷科創商務顧問(北京)兩家公司。同時其還投資了一家總部位于杭州的貸款擔保公司,并管理著兩支來自上海市楊浦區的政府基金。

四、硅谷銀行事件的可能影響與經驗教訓

(一)硅谷銀行暴雷被接管的主因是其在2020-2021年貨幣政策極度寬松期間大幅擴張以及在2022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急劇快速大幅轉向之際沒有及時退出所致,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只是硅谷銀行危機爆發的導火索與催化劑。

(二)硅谷銀行與風投機構、科創企業及其背后高管、實控人深度綁定的關系使其不能像傳統商業銀行那樣被看待,將其看成一家風投機構似乎更為合適。不過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的勝敗更多在于概率,特別是小概率,而銀行本身則更強調大概率和確定性事件,這種經營理念上的根本差異使得硅谷銀行承受不起特定風險的沖擊。

(三)雖然投貸聯動業務本身無可厚非,但以其為主則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其資產負債兩端的集中度風險。例如,硅谷銀行的存款主要來源于風投機構、科創企業及其高管和實控人,其股權融資同樣來源于風投機構,授信對象亦以科創類企業為主,證券投資則以國債和科創類企業債為主。這意味著,硅谷銀行不僅需要承受利率風險的沖擊,還需要考慮其存款與授信兩端對風投機構與科創類企業的集中度問題。

(四)不幸的是,硅谷銀行證券投資面臨的利率風險遠遠超出市場預期,而其負債端主要依賴的風投機構與科創類企業自2022年以來亦開始折戟沉沙。也即,2022年以來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后,硅谷銀行的證券投資、存款端與授信端均出現了問題。

(五)考慮到其體量較小、同業負債占比較低以及被快速接管等因素,硅谷銀行破產倒閉本身可能問題不大,但其卻在無形之中放大了避險情緒,現在需要擔心的是這種情緒會被放大到何種程度以及是否能夠被及時遏制。實際上,從硅谷銀行的經營模式來看,硅谷銀行事件本身對風投機構與科創企業的沖擊可能要大于對金融體系的沖擊。

(六)硅谷銀行事件本身并不孤立,其所面臨的資產負債重定價困境對于大部分銀行來說均存在。現在看,硅谷銀行的最大問題是在2020-2021年貨幣政策極度寬松時激進經營所致,其充分利用了2020-2021年期間資金成本較低的時機進行擴張。

2022年證券投資大幅虧損是整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共同課題,硅谷銀行并非特例。同時2023年以來,全球銀行業的資產負債兩端均需要進行重定價,這意味著,硅谷銀行事件本身也為其它金融機構(如已經爆發危機的英國養老金等)敲響了警鐘,也意味著美聯儲持續加息所帶來的沖擊可能剛剛開始。

特別是我們看到,資產端定價跟不上負債端的困境導致全球銀行業的利差空間被持續壓縮、資產負債重構難度不斷加大,隨著利差空間被壓至安全邊際以下,那么會有更多的銀行面臨類似硅谷銀行一樣的困境,這基本是確定的。除非美聯儲停下來歇一歇。

(七)硅谷銀行事件的確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避險情緒,并使得市場重新預期美聯儲放慢緊縮步伐,目前市場將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50BP的概率由之前的70%以上下調至40%,而加息25BP的概率則相應升至60%。不過,硅谷銀行事件本身是否能夠影響美聯儲的3月決策仍有待觀察,即便目前市場有很強的期待。

(八)有人將硅谷銀行事件歸結于期限錯配,這要么是自身無知,要么是有意愚弄大眾。這主要因為,期限利差與信用利差本身就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本質。實際上,硅谷銀行事件的本質應是,經過美聯儲一年累計加息450BP后,全球目前已經找不到便宜且穩定的資金了,同時資產端也找不到高收益的安全資產,這種資產負債兩端的錯配才是危機爆發的根源。

(九)縱觀全球,現在能找到便宜且穩定的低成本資金的地方可能只有中國了,同時也只有中國能夠提供相對安全的確定性資產了。

(十)最后我們想表達的另外一個觀點是,由于利差空間某種程度上是被保護起來的,因此相較于全球銀行業,中國銀行業相對來說是幸福的。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更多面臨的是信用風險,無須過多承擔市場風險帶來的沖擊。雖然近年來,流動性風險與市場風險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程度正趨于上升,但相較于全球銀行業來說,仍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也即,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信用風險;對于全球銀行業說,更多的是市場風險。當然,無論是信用風險,還是市場風險,其與流動性風險之間的關聯性都不算低。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qidi 發表,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