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财经网>香港股市>港股研究>三季度凈利潤高達28.1億元,2023的理想“高開高走”?

三季度凈利潤高達28.1億元,2023的理想“高開高走”?

最近,理想汽車的好消息接二連三,先是月交付量突破四萬輛大關。緊接著11月9日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實現第三季度營收346.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1.2%。

今年以來,理想汽車的整體走勢可謂“高開高走”。連續兩個季度營收凈利均創新高,在售車型也實現交付量和銷量的大步跨越。這樣的趨勢不僅體現了理想汽車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顯示出公司內部的良好運營和持續創新的能力。然而,這樣的趨勢能否持續下去?從這份財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勢不可擋的理想,三季度完美收官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凈利潤為人民幣 28.1 億元,而2022年第三季度的凈虧損為人民幣16.5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環比來看,較2023年第二季度的凈利潤人民幣23.1億元增長21.8%。

營收方面的大漲主要源自理想在銷量上的重大突破。2022年未完成的20萬臺銷售目標,而2023年的理想早已輕松實現,銷售數據顯示,理想2023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就已達到24.42萬輛,全年30萬量銷售目標完成在即。

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就大幅上漲,這自然需要穩定增長的產能作為支撐,對此理想也下了不少功夫。目前,理想汽車已有常州和北京兩個生產基地,二期也正在擴建,規劃產能為10萬-20萬輛,此外北京工廠也在升級改建中,預計今年可以投產,產能為10萬輛。

盡管,扛起銷量大旗的理想L7售價區間為31.98萬~37.98萬,相比同級別的特斯拉Model Y(26.39~36.39萬)和問界M7(24.98~32.98),理想在定價上已經超出大眾價位一定幅度,但價格偏高并未影響實際銷量,憑借對中國車友的深度“解讀”,理想已然突破價格戰的局限。

圖源來自理想汽車官網

著眼國內市場,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呈現剛性。新能源車消費者的關注重點也發生轉移,從原來的重視車輛動力、價格、車身尺寸等核心參數,轉為更在意智能化、續航、質量、舒適度、座艙空間等實用板塊。

圖源來自羅蘭貝格用戶調研

目前,理想旗下車型定位家庭用戶,主打SUV車型抓住了龐大的家庭用車市場。據尚普咨詢集團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SUV市場銷量達到952.4萬輛,同比增長2.7%,占乘用車市場的40%。

其中新能源SUV更是成為“全場的亮點”,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308.6萬輛,同比增長37.3%,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的81.5%。

理想在細分市場中找到了機會,并通過強調家庭用車的實用性和適應性,撕開新能源汽車“反內卷”的一條口子,形成了一條獨特的市場定位,并逐漸成為其最大的品牌護城河。

比如在產品細節上,理想L7的后排座椅后傾倒40度而非常見的35度,這樣的設計照顧到了懷孕準媽媽等特殊人群,后排落座的舒適度顯著提高。

而座艙空間作為家庭出行一大關注點,理想L系列與同為中大型SUV的問界新M7、Model Y相比,其車身和軸距更長,車內空間更寬敞。產品設計上,理想很好的滿足了中國式剛需、省錢、長續航不焦慮、大空間等特點。

續航上,理想全系均以增程式為主,讓消費者可以不再因續航而焦慮。盡管混動車型一直被市場認為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但9月銷量榜單的前十里,比亞迪上榜的七款車型中四款為混動車型,吉利銀河系列也嘗到了混動車型的紅利。

各大廠商逐一入場打造混動車型,足以證明理想當初選擇混動車型作為重點是正確的決策。

如今,國內新能源車的崛起正在不斷重塑中國汽車消費的格局,新能源車消費者的關注重點也在不斷變化。理想憑借自身對產品趨勢以及用戶畫像的深度洞悉,搶占了第一波先機,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理想能否保持高速增長,我們靜觀車市接下來的演化。

2023已至年末,理想能否保持“高開高走”?

隨著營收利潤的持續提升,理想的盈利優勢愈發明顯。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為人民幣76.4億元,較2022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11.8億元增加546.7%,較2023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62.4億元增加22.6%。

從近期的交付情況和三季度的整體業績來看,理想極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二家、新勢力第一家實現全年盈利的新能源品牌。

目前,理想的汽車毛利率為21.2%,蔚來的汽車毛利率為6.2%,小鵬的汽車毛利率為-5.9%,對比來看,理想明顯已經與新勢力車企拉開了差距,那么面對一直在加速的同行們理想能否一直領先?

對于當下的造車企業而言,行業逐漸從混沌走向有序,技術才是各大車企真正的底氣所在。而且,近幾年,理想在增程之路上加速狂奔,新能源同行們在生產制造和智能化的投入上也當仁不讓。

尤其當產品質量成為消費者選擇新車的主要關注點,新能源車企們開啟了新一輪的角逐。對此,理想汽車制造負責人李斌也認為,“面向競爭愈演愈烈的汽車制造,固守精益生產是不夠的,只有在質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Delivery等方向大幅度領先才有可能形成制造的‘護城河’。”

那么質量上的突破,除了人力上的精益求精、管理上的嚴格細致,生產線實現高度智能化、自動化也是一個方向。車企可以通過使用自動裝配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工裝配,通過算法來實現高度標準化的作業裝配,這樣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保持產品制造質量的穩定性。

圖源來自理想汽車公眾號

同時,這也是理想正在發力的方向之一。目前,理想汽車產線的平均自動化率達到78%,焊接自動化率達90%,沖壓、點焊、自沖鉚接等工藝的自動化率達到100%,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卷價格、卷產品、卷技術”的終點是在考驗車企的資金實力,理想一邊加大研發投入、抓產品抓技術,手中現金流卻并不“拮據”,財報數據顯示,自由現金流達到人民幣 132.2 億元,現金儲備達到人民幣 885.2億元,均創季度新高。

因此,充足的資金足夠支撐理想開啟二次加速。智能化作為車主關注度中位列前三的參考因素,一直是新能源車長期發展的話題中心。

今年以來,蔚來推出自家全場景駕駛輔助功能NAD,小鵬加碼城市駕駛輔助“城市NGP”。在自有資金充足的前提下,智能化方向或將成為理想的第二引擎,助推理想再上一層樓。

研發投入上,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幣28.2億元,同比增加56.1%,環比增加16.1%。上半年,理想在智能空間、智能駕駛和高壓純電平臺的研發上均實現了重要突破。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理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的步伐都會很穩健。

結語

如今的理想,被外界視為“優等生”,連續多月交付量持續上漲,三季度營收凈利也跨出了一大步。這正是因為理想深刻理解了消費者需求,理清了產品正確的演進方向,從而進一步捕捉需求之下新的市場機遇,創造更多的價值與增長。

在現下迅猛的勢頭中,理想給明年定下了“更高難度”的目標,同時新車型的MEGA一經推出便已在市場中激起“層層漣漪”,趨勢和產品在手的理想真的準備一飛沖天了。

作者:璟松

來源:港股研究社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